这是我第一次参加Ciga这样的线下gamejam,入场过程有一些曲折。

入场曲折

Gamejam 是 7月5日 16:00 开始的,而我的期末最后一场考试也是这个点开始。进考场前,我就打算快速做完并提前交卷。然而试卷难度较高,即便对我这个考试速通者来说,我也只能提前半小时交卷。随后,我火速奔跑回宿舍,收拾东西,然后打车赶往现场。

然而,下午六点恰好是深圳的高峰期,车流十分缓慢,司机还在一个路口走错了路,导致多花了十几分钟的车程。终于火急火燎赶到现场时,我还走错了大楼,以至于又迷路了一会儿。

脑暴时间

我一赶到现场,找到我的队友,他们已经讨论了一部分内容,并打算去吃饭了。他们把我这个刚到现场的人视为X因素。这次的主题是 “Limited And Limitless”,我们一开始把主题理解成“有限和无限”。顺着这个思路,美术同学想到了一个谐音——“有限”也可以是“有线”。我沿着这个点往下想,想到了一个我认为有意思的点:

你是一个毛线球人,生活在宇宙中的一个星球上,这个星球由无限符号 ∞ 组成,且这个符号是由一条毛线构成的。突然有一天,一把剪刀掉落在地上,你拿起剪刀,戳向自己(Game Over)。剪开你脚下的无限符号,于是这条毛线无限展开,游戏变成了一个类跑酷游戏。玩法大概是你是一个毛线球人,你需要确保你身后拖着的毛线不会被路上的尖刺碰到剪短,尽可能地保证毛线的长度(即你的血量)。游戏画风应该是手绘涂鸦风。至于剪刀的来源,可以是你实际上生活在一个人家里的抽屉里,有一天这家人需要毛线球来缝衣服,打开抽屉时没有拿稳剪刀导致剪刀掉下去了。

到这里,听上去应该是一个挺有潜力的点子,毕竟玩法上还可以更改,世界观我个人认为比较满意。然而,小队的一个程序员突然提到 “Limited And Limitless” 应该是“有限制和没有限制”的意思,大家一致同意,于是我的这个想法被废弃了。不过最后展示的时候,其他很多队伍的游戏都是以“有限和无限”这个方向展开的,所以还是有点可惜。

后来由于我的灵感都花费在了这个毛线球的点子上,头脑风暴时没有提供什么好点子,我们的脑暴一直持续到了晚上10点。最终美术和策划出了一些素材和关卡,悬着的心才放下来一点。

持续两天的制作

我们的团队由两名在职策划、一名来自腾讯的程序员及他的朋友、一名美本艺术生、一名和我同校大一的美术生,以及一名神秘的音效师组成。但还是感觉制作比较紧张急迫,大家差不多都是第一次参加,没有什么经验也正常。

我两天多加起来睡了六个小时,应该是我们队伍里第二能熬的,最能熬的还是那位音效师。他头一天晚上挨个询问我们要不要“进货”,一看发现是啤酒。我一般不喝酒,遂拒绝。他买了一大箱,但到最后一天只剩下一瓶了,这或许就是无酒不成诗吧。

具体制作过程就不细说了,没什么意思。大概就是聊聊天,长长见识,调调Bug,紧张打包。

收获

这里引用一下我的朋友圈说说:

2024CGJ速通成功!解锁以下成就:

  • 发现了人类对于睡眠的极限——48小时只需6小时睡眠

  • 发现了自己在游戏设计上的思想局限性

  • 更加发现上大学读书这件事的无趣——逐梦万岁!

  • 即使不在同一个地方,也有熟悉的人在和你并肩作战

  • 结识了2名在职策划、1名来自腾讯的程序员及他的朋友、1名美本艺术生、1名同校大一的美术生、1名神秘的音效师

参加完这次Gamejam,更多的是心境上的变化。

能力上的提升

我见到了很多厉害的人,一些人数比我们少的组做出来的游戏质量远比我们高。于是对自己的能力有了一个更清醒的认知。这次用的基于速度的移动系统,兼容性非常不好,可能后面要自己写一个基于加速度的移动系统。并且准备各种模块再来参加。

校园与梦想的平衡

之前我总是会思考,自学游戏开发而稍微放弃课内学业,这是否正确。正如开头提到的,我是一个考试速通者,一般一个考试顶多花两天时间来速通,运气好可以考到前面,试卷偏底层一点就达不到平均分。这样下去,我可能都读不上研,因为我保研无望,也不想考研。我讨厌考试,它是一种混杂着许多运气因素、容错率极低的试炼,你只有一次机会。我见过许多高考结果与自己实力不匹配的例子。本科就业?在这个大环境下,即使本科期间能力十分强大,也难找到好工作。

接受了长达12年的义务教育,在社会认可度带来的影响下,想要走出学校考试这样的评估体系是十分困难的。这导致我无法确定,继续自学游戏开发,是否能够找到心仪的工作。但是经过这次活动,我更加发现上大学读书这件事情的无趣——逐梦万岁!我希望与志同道合的人(追逐梦想的人)一起进步,而不是顺应应试教育,学一些我不感兴趣且无用的东西。

不用管课内的事情后,我可以:记录和朋友玩游戏的过程,剪成视频记录下来!继续坚持游戏开发,认识各种逐梦的人!为了做出高中时期梦想的游戏而努力!也可以做科研,而不是学课内的内容,这样也有社会认可度,也便于出去留学读个水硕!

社交上的收获

主要有以下两点:

  • 社交圈的不断变化

  • 社交圈的发展方向契合

第一点是因为,这次之后,我结识了我们学校的游戏开发者。第二点是因为我的社交圈子正在往理想的方向发展,从大一的“课内”圈,到大二下的“程序员”圈,再到现在的“游戏开发”圈,我认为走向还是不错的。

最后附上一张我们的美术图(美术老师orz)

3D4AA33D2C5CFA8BFE45814E9EAA516C.png

Life is a Rainmeter